SQL 注入

总结

由文章 SQL 联想补充而来,主要介绍了 SQL 注入的概念、原理、危害、以及如何防御等。

详情

什么是 SQL 注入?

SQL 注入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者通过构造特殊的输入,从而直接向数据库服务器注入恶意的 SQL 查询语句。

SQL 注入的分类

  • 数字型注入: 攻击者在数字类型的输入字段中注入 SQL 语句。
  • 字符型注入: 攻击者在字符类型的输入字段中注入 SQL 语句。
  • 布尔型注入: 攻击者通过判断页面返回的不同结果,来推断数据库的结构。
  • 时间型注入: 攻击者通过注入延时函数来判断是否存在注入点。
  • 报错注入: 攻击者通过诱使数据库报错,获取数据库结构信息。

SQL 注入的原理

  • 用户输入: 用户在 Web 应用程序中输入数据,例如登录名、密码或搜索关键词。
  • 拼接 SQL 语句: 应用程序将用户输入的数据直接拼接在 SQL 语句中,形成完整的 SQL 查询语句。
  • 执行 SQL 语句: 数据库服务器执行拼接后的 SQL 语句。
  • 攻击者控制: 如果应用程序没有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过滤,攻击者就可以在输入的数据中加入恶意的 SQL 语句,从而控制数据库服务器执行任意 SQL 命令。

SQL 注入的示例

假设有一个登录页面,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如果应用程序没有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攻击者可以在用户名字段输入:

' or 1=1 --

实际执行的 SQL 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 or 1=1 --' AND password = 'password'

由于 1=1 始终为真,所以无论用户输入的密码是什么,都可以通过验证。

SQL 注入的危害

  • 数据泄露: 攻击者可以窃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账号、密码、支付信息等。
  • 系统破坏: 攻击者可以删除、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获取数据库服务器的控制权。
  • 拒绝服务: 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特殊的 SQL 语句,导致数据库服务器崩溃或响应缓慢。

如何防御 SQL 注入

  • 参数化查询: 使用参数化查询可以有效防止 SQL 注入,因为数据库会将参数与 SQL 语句分开处理,防止攻击者注入恶意代码。
  • 输入验证: 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过滤和验证,禁止输入特殊字符。
  • 存储过程: 使用存储过程可以将业务逻辑封装起来,减少 SQL 注入的风险。
  • 最小权限原则: 数据库用户应只拥有执行必要操作的权限。

关联文章


文章作者: hua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huan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