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 时代

总结

  • 列举介绍了三种较有代表性的架构模式:烟囱式架构、微内核 (插件式) 架构、事件驱动架构。
  • 当架构演化至事件驱动架构时,软件架构来到 SOA 时代,SOA 针对“软件开发”进行了更具体、更系统的探索。然而由于 SOPA 协议的精密复杂,走向了边缘化的结局。

详情

  • 烟囱式架构
    • 信息烟囱又名信息孤岛(Information Island)。它指的是一种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完全没有互操作或者协调工作的设计模式。
  • 微内核架构
    • 也被称为插件式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
    • 将这些人员、组织、权限等主数据,连同其他可能被各子系统用到的公共服务、数据、资源集中到一块,组成一个被所有业务系统共同依赖的核心(Kernel,也称为 Core System),具体的业务系统以插件模块(Plug-in Module)的形式存在,这样也可提供可扩展的、灵活的、天然隔离的功能特性。
    • 微内核架构也有局限性,它假设系统中各个插件模块之间互不认识,且不可预知系统将安装哪些模块,因此这些插件可以访问内核中一些公共的资源,但不会直接交互。
  • 事件驱动架构
    • 在子系统之间建立一套事件队列管道(EventQueue),来自系统外部的消息将以事件的形式发送至管道中,各个子系统可以从管道里获取、处理的事件消息,新增或者修。如此,每一条消息的处理者都是独立的、高度解耦的,但又能与其他处理者(如果存在其他消息处理者的话)通过事件管道进行交互。

SOA 淘汰原因

  • SOAP 协议被逐渐边缘化的本质原因:
  • 复杂:过于严格的规范定义带来过度的复杂性,而构建在 SOAP 基础之上的 ESB、BPM、SCA、SDO 等诸多上层建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复杂性。
  • 过于精密的流程和理论需要懂得复杂概念的专业人员才能够驾驭,很难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普适性的软件架构风格来推广。

关联文章


文章作者: hua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huan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