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快速阅读 - 书评
本篇文章是阅读《超级快速阅读》一书后整理生成,摘录笔记详见:超级快速阅读-摘录与笔记。
前言
明明有提笔输出的想法,然而开始构思行文,总是困难重重。从选题、构思、行文、搜集素材、润色每一步光想想就觉得很难。
但是不管了,千头万绪,写了再说,先求完成再求完美。在梳理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新想法新思路诞生。
本篇文章就是自己拖延了 N 周后一蹴而就撰写的书评。
个人总结
- 阅读此书还是有收获的,基于阅读此书,进一步认识了择书与定位的重要性。
- 完善了读书的一个流程:从初步印象到个人总结对应(思维导图 V1.0-V3.0)
- 抓重点扫目录,读前明确诉求。
- 读中记录想法新知
- 读后及时总结并实践
- 了解学习到了读书记忆的一些小技巧。
开卷意图
一直以来,我读书都偏向于随心所欲。看了忘,读了丢。我渐渐意识到这是不行的。还有不知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看书太慢,对于信息密度低的书就太浪费时间了。
- 我猜测一是因为自己的底蕴经过时间的积累今非昔比,已经能够有实力去更快更好的吸收信息,然而自己本身并没有意识到阅读速度拉垮的事情,导致输入的速率太慢,影响了快速成长。就像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 二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输入就决定了输出。输入量的减少明显不利于我进行知识的积累与重构内化。
以上种种原因使我迫切想做出改变,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我阅读本书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阅读速度。
初步印象
带着提升阅读速度的主要目的,我找到了这本书。看了前言与大纲,大致梳理出以上的内容,脉络还算蛮清晰。对书中的实操部分比较感兴趣。
新知与想法
序言
学习不要有压力
- 打消对自身禀赋智商的怀疑,学就完了。
- 怀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阅读获取信息 第二阶段:深度加工处理信息 第三阶段:存储记忆信息 第四阶段:调用信息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提高阅读能力,汲取新知,实现个人成长。
- 四个阶段的高效闭环还需要时间精力管理为基础,自驱动的动力,专注的注意力,适当的压力来配合。
学习流程完整地图
- 阅读完成、成果检验
- 学以致用:调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 复盘反思:学习链路环环相扣,溯源找出问题所在。
学习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观点
- 信息爆炸,阅读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
- 阅读速度绝非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唯一指标,理解和记忆才是至关重要的
- 在阅读的同时梳理文章的脉络,从而简化此后存储信息的步骤。
- 阅读准备
- 拿拼图比喻阅读,先看索引目录,检查书本是否存在缺页排版问题,构建全书知识框架,最后填充具体细节。
- 快速浏览全书
- 定好框架,左右脑协同学习
- 梳理逻辑脉络,明确宏观定位
- 明确所学的宏观定位以及梳理逻辑脉络能减少缘脑对于新事物的应激反应,让我们更快的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树立新的习惯。
- 想法:既要梳理阅读书籍的知识脉络,也要明确书籍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 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 规律一:新神经连接总是建立在已有神经网络的基础上。
- 学习前发挥主观能动性,盘点自己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与学习的新知识建立链接。
- 思维快于作者之前,基于已有知识脉络去提问且带着问题去读书。变单向阅读为双向的交互,阅读过程中阶梯式提出新的问题。
- 规律二:只要我们不断练习,总有一天这种新的技能会习惯成自然,变成我们潜意识的行为。
- 学习的四个阶段如下: “不知己不能”:不知道自己不能,未接触未了解的懵懂无知。 “知己不能之”:知道自己做不到,了解到自己的局限。 “知己已能之”: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经过学习扩充了能力边界。 “不知己能之”:不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学会后成为潜意识,已入化境。
- 合理安排阅读进度:将书划分成几个部分,多设立几个”驿站“,预估阅读的速度,安排具体的阅读进度目标。
- 想法
- 人脑比作电脑。大脑也需维护。改进措施就有整理大脑储存内容,建立索引,归档文件,清除无用信息等。
- 阅读学习无异于攻占新的城池堡垒,扩充疆土,理应一鼓作气,一战而下。若非必要,不要陷入攻坚持久战。
- 规律一:新神经连接总是建立在已有神经网络的基础上。
- 提高阅读速度
- 估算阅读速度
- 一分钟阅读速度:?字/分,正常 600~800
- 改掉逐字阅读,使用语义块阅读。 捕捉语义块会使得眼睛对焦以及大脑计算的次数减少,更快的把握住重点内容。 语义块的输入可以使得大脑处理更多的信息,不给大脑放松开小差的机会。阅读犹如骑自行车,速度快起来,才会更稳更顺畅。
- 人眼捕捉动态事物的能力更强,视线的游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使用手指滑动等其他办法辅助阅读。
- 交谈双方首先需要拥有共同的话题,并且在某段特定的谈话中有机会就双方都认为十分重要的话题进行交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阅读量越大、知识面越广,他在与其他人交谈的时候就越容易找出双方共同的兴趣点。
- 321 练习,即相同的内容尝试压缩时间由原来 3 分钟阅读完成,压缩成 1 分钟完成。节省出来的阅读时间用于其他维度帮助大脑理解思考内容。
- 3 级跳是个很不错的练习方式,一行只聚焦三次,重要的是跳读的原理,减少眼睛逐字扫描的时间。
- 估算阅读速度
第二阶段
- 观点
- 要想做好笔记,我们就不能被动地接受作者写下的全部文字信息,而要让自己的大脑开动起来,思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所有内容,然后将主要和次要信息区分开来,梳理出全文的逻辑脉络。
- 阅读的过程就是将作者线性表述的文字解码成逻辑图的过程。
- 作者把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转换成线性文字之后,读者通过读取这些线性信息,解码生成发散性图像,从而理解作者的意图。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人之间其实只能间接沟通,沟通的中介是语言与文字。
- 思维导图的若干优点
- 制作思维导图要点
- 把握主体逻辑
- 提取关键词
- 画出要点之间的联系
- 享受阅读
- 心流状态
- 挑战与能力成正比时,心流状态更容易出现。
- 动力
- 真正的动力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来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身的热爱
- 压力
- 减缓压力
- 运动 深呼吸 兴趣 音乐
- 减缓压力
- 心流状态
- 检验思维导图完整性
- 快速阅读训练计划
- 321 训练计划,每一遍完成都绘制思维导图并带着问题再次阅读
- S 型曲线快速浏览
- 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理解
第三阶段
- 观点
- 正确、深刻地理解内容是长期记忆的基础。
- 要想记住某条信息,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大感官。
- 五个并用
- 讲故事
- 营救自己生命的故事,试试
- 哪种感官主导
- 视觉主导
- “GEWAR 方程式”
- 积极心态
- 放松状态
- 充足动力
- 集中注意
- 及时重复
- 训练五大感官的瀑布练习
- 类似冥想
- 改掉一字一句默念的习惯
- 想法:学习时防止多余信息输入,可以屏蔽部分感官信息。记忆时五感并用
- 讲故事
- 合理安排阅读节奏
- 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必须区分清楚理解和记忆的需求。记忆需求适合中途休息处理信息
- 多事务切换:保存上下文信息,快速总结完进行切换
- 劳逸结合:留意自己的时间消耗 (是不是走神发呆)
- 时间管理的最优法则
- 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
- 平衡好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享受人生。
- 设置目标
- 场景设想:80 大寿,丧礼等
- 具体维度的目标制定:天 ->周 ->月 ->年 ->长期 ->人生
- 大脑无法区分真实和想象(也叫内在造影),想象目标实现就真的可以实现。
- 别高估一个月完成的任务量,也别低估一年可以完成的转变。
- 抓住时间窃贼
- 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
- 20% 的投入获得 80% 的收益,所以,抓住重点
- 计划时间只占 60%,留出余地
- 简化生活,为自己建立理想的生活秩序
- 平衡的生活
- 工作与学习
- 家庭与人际关系
- 身体健康与自我实现
- 扮演角色的取舍
- 专注于 7 个最重要的人生角色,过犹不及。
- 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
- 系统复习
- 五大感官的练习
- (身体)轨迹记忆法
- 宫殿记忆法
第四阶段
- 实践应用
大脑
左右脑
- 左脑抽象,右脑形象。图形化更简单,记得更牢固。同等条件下,图的信息密度更高,且要素更为集中。文字会臃肿分散且理解文字信息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很容易造成工作记忆的过载,导致效率降低。
大脑皮层
- 人类特有的脑部分区,功能强大,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包括语言、逻辑分析、分类整合、推理辩论、创新发明、执行策略与决策等……
缘脑
- 缘脑作用:感知到周围环境中存在过多不确定或不稳定因素,认定大脑无法根据现有信息清晰把握事件的全貌时,就会感到恐惧焦虑。
脑干
- 脑干:“爬虫类脑”。脑干完全没有学习功能,它主要辅助人类做出本能的反应。
脑神经
理论依据
知识–学习时间曲线
- 横轴学习时间,纵轴知识量。在达到一定的学习时间以前,上升曲线会很慢,随着时间的投入,学习的新知识的效率越来越高,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滚起来越轻松。
能力–练习时间曲线
- 横轴练习时间,纵轴能力。随着练习时间的投入,能力总体上是在上升的,但是漫长的时间段内都是平台期,平台期的数量积累足够才会引起质变,在短时间内促使能力升上更高的台阶。 正是由于平台期的存在,学习需要耐心积累。
参考书籍
- 《超级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