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泛读与精读


起因是偶然在微信读书中阅读了舞k书友的帖子,一时想法涌现整理成文后作答回复。本文正是从原回答中修改而来,如下是原帖以及修改后的文章。

舞k书友原帖如下:

  • 认真请教书友们一个问题……
  • 就是发现自己读书目的性极强,说好听点就是问题导向,难听点就是太功利了……我几乎很少靠读书打发时间,也基本不看文学作品之类的,只有一种情况我才会读书,那就是脑海里有问题时,当出现了一个问题但我找不到解决办法,我就会思考哪些领域或者哪些类型的书可能有益于解决这个问题,精挑细选几本后就开始读。
  • 有时候问题比较重要,我甚至能通宵去读,一口气读三四本的情况也有,像今年五月份,光一个月我就读完了17本(全年才50多本),因为那个月问题比较多,我会一直读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
  • 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找不到问题时,我的读书进度就会停滞(听起来有点拗口),我已经很努力的在找问题了,我每天都会对自己提问,光记录在笔记上的问题就有277个,但这些问题有的是已经解决,有的是不用看书自己思考一下就能找到答案,有的问题也没什么价值,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这就导致我有时候明明有很强烈的读书欲望,但就是不知道看什么。
  • 所以我的问题是,对于上述这种问题,我应该看什么书?
  • 最后,为了证明我不是来整活的,补几张图~
  • ps:《学会提问》《如何用提问解决问题》这两本看完了,不用推

整理后文章如下:

  • 关于读书分为精读与泛读,引用朱光潜奉行的准则即为博学守约:宽大之基础,精深之专业。结合本人来说就是:”博学以发现了解更多问题,集中精力去解决感兴趣的重要问题”。
  • 生活中的问题太多,没有察觉并不代表少。小到蚂蚁搬家,大到航天航空,星际航行。与我息息相关的亦有职场、亲密关系、个人成长、人文社科、投资交易、养老生子……当真是少?还是说我已经习以为常亦或者困于自己的圈子里,接触不到?
  • 学习政治与历史会常听到一个词:“局限性”,我当然也存在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
  • 泛读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帮助我拓展知识边界,可以多视角跨时间跨领域看到“新事物新观点”。与此同时,我能从输入中源源不断的产生“新问题”。再由“新问题”守约择取,去精读研究。如此泛读精读相辅相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构成正循环,再以问题导向作为自驱动,人生的每一天都在充实自我,向着更美好的自己靠近。
  • 泛读不意味着读烂书,读烂书还不如不读书。泛读的书也是经过体系化精挑细选的,一般来说入门类的经典书籍以及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读物更容易开始。泛读我是推崇低成本开始的,万事开头难,开始就成功了一半。不应高估自己的能力与意志,一件事若是在状态最差的情况下也能完成,那么成功坚持下去才更有希望。为此我营造了合适的阅读环境,手机打开就能快速进入微信阅读。电脑只锁屏不关机,登录就能继续写笔记画思维导图。成果自然也是有的,潜移默化中我的读书时长在增加,产出的笔记越来越多。每天思维活跃,整个人迎着光亮前行。
  • 至于精读,在泛读搭建的框架基础之上不断填充深挖细节,将问题细化后逐步拆分解决。这是一整套由顶至下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 以上浅谈,与书友们共同探讨进步。

参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文章作者: sha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sha !
  目录